图片
作者:劉秀枝
.朋友的母親今年70歲,老伴幾年前去世,因身體硬朗且一向獨立,便獨居在鬧市,生活也方便。但朋友最近注意到母親雖然日常生活沒問題,記性已不若以往靈光,擔心母親將來會不會得到阿茲海默症,問我是不是應該請母親來同住,至少到了晚上,一家子上班的、上課的都回來了,大夥兒說說話、聊聊天,讓母親多點講話的機會,大腦是不是比較不會退化?

朋友說的沒錯。預防阿茲海默症最好的方法雖是多動腦、多從事益智的休閒活動,但也可從其他日常生活方式著手,多與人相處以增加社交活動就是其中之一。

2008年7月的《美國公共健康雜誌》(AmJPublicHealth2008;98:1221-7)有篇對加州2249位無失智症的年長女性(平均年齡80歲)的追蹤研究。在基礎點時,除了認知功能等評估外,還對參加者的社交生活作兩項問卷。一項是其社交網路的大小,包括每個月至少接觸一次的、需要時會提供幫助的,以及可談心分享祕密的親友的數目;另一項是評估親友來訪、來電或來信的次數。

為中老年人結隊出遊而喝彩

4年後共有268位發生失智症。因為年齡、認知功能、教育程度、身體疾病等都會影響失智症的發生率,把這些因子以統計方式加以控制後發現,社交網路較大者比較小者得到失智症的機會少了26%;而每天都有與人接觸者,比一個星期少於一次者得到失智症的機會少了43%。可見多與人相處對認知功能有保護作用。

但哪些社交活動對認知功能有保護作用?

芝加哥Rush大學醫院的一個研究可做為參考(ExpAgingRes2009;35:45-60)。838位無失智症的老年人(平均年齡80歲、教育年限14年,其中75%是女性)接受詳細的認知功能評估,以與其社交情況作相關比較。社交情況分三方面評估:

一、社交活動的多寡

是指參加者在過去一年所從事的6種常見活動的情況:1.在飯店用餐、看運動比賽、玩賓果;2.旅遊;3.做志工;4.訪問親友;5.參加團體活動;6.上教堂或其他宗教活動。每一項活動又根據其發生次數的頻率分為1~5,例如5是每天發生,1是每年一次或少於一次,因此可得到一個6項活動的平均分數,分數愈高表示社交活動愈活躍。

二、社交支持度

是指需要時有朋友會幫忙。

三、社交網路的大小

是指參加者1個月至少會見面一次的親友和孩子的人數和次數。

因為社交行為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,如年齡、性別、教育程度、體能活動、益智活動、憂鬱症狀及身體疾病等,把這些因子以統計方法控制後發現,社交活動的多寡、社會支持度與認知功能有正相關;而社交網路的大小卻與認知功能沒有相關,表示社交活動以及對社交支持度的滿意度,比社交網路的大小來得重要。

這兩個報告都是觀察性的相關性研究,因果關係的說服力不如直接的介入性研究來得強,但對人類的研究很難如實驗室研究一般能控制其因果關係。不過多年前就有學者發現,關在生活環境豐富的大籠子裡的老鼠,比關在一般籠子裡老鼠的認知功能較好,其海馬區的再生神經細胞的數目也較多。那是因為大籠子裡除了食物和水外,還有轉輪、滑梯等各種玩具,老鼠可以做體能、益智活動和社交活動之故。

因此,我不僅對朋友邀請母親同住的想法大表贊同,而且每次在山水間看到三、五成群的中老年人結隊出遊時,心底總為他們高興不已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id=89&nid=3181



Leave a Reply.